遠離“毒地板” 需要行業自上而下保持高度自覺性
關鍵字:甲醛超標 毒地板 地板企業 來源:中華地板網 時間:2016/06/23
導語:近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白云路分校的塑膠跑道存在異味的報道成為關注焦點。據央視暗訪,該塑膠跑道的原料竟為工業廢料,一時間,與“毒”有關的話題刷爆了朋友圈。提起裝修里的“毒”,大多數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甲醛。這個近年來被屢屢詬病的有害物質,也是地板行業甩不掉的包袱。“毒地板”泛濫,在讓消費者惶惶不安的同時,也給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遠離健康“殺手” 信賴大品牌是否為聰明之舉?
地板甲醛超標的事件在國內屢屢發生,專家指出,室內甲醛污染不僅危害成人健康,更是兒童健康的“殺手”,尤其是造成兒童血液疾病、哮喘病等的重要原因。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消費者要有辨別好壞地板的能力,但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對很多人來講,一生裝修3次就算夠多,而家裝作為個性化明顯的消費行業,不僅單值大,對人的依賴性也很強,不是專業人士真的很難練就火眼金睛的本領。但為了家人的健康,很多消費者選地板走斷了腿,到最后還是有很多事情未能如愿。
而單純的信賴大品牌是否為聰明之舉呢?大品牌肯定是要比小作坊的質量過硬,這點毋庸置疑,任何時候,選擇優質賣場的品牌產品,都是正確的。但消費者在購買時要保持理智的頭腦,任憑銷售人員怎樣夸張自家的產品好,還是需要拿出監管部門的認可才好。畢竟空口無憑,白紙黑字的證書才能讓人更放心,就算以后出現問題也可對薄公堂。
遠離“毒地板” 需要行業自上而下保持高度自覺性
總體來看,地板甲醛超標,罪魁禍首是地板制造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攫取最大化的利潤,置企業道德于不顧,置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于不顧,昧著良心生產和銷售“毒地板”。不過,板子也不能全打在企業身上,相關職能部門工作失責也是“毒地板”普遍存在的原因。在不少地方,相關職能部門淪為“收錢部門”,只要管轄的企業將相關費用交了,企業怎么生產、怎么銷售,一路綠燈暢行無阻,所謂的產品質量把關全是一句空話。而消費者作為“唇”的存在,有著很大的權利,倘若沒有人買賬,憑你廠家之前多么耀眼,最終也只是曇花一現,不成大器。
在“毒地板”這個事情上,貌似每個地方都有漏洞,故每個環節也都能完善。如果地板生產廠家不只盯著眼前的利益,著眼開發新型的環保材料,那么也就從根本上杜絕了“毒地板”的生產;而作為監管部門,如果從一開始就加大監察力度,對于不合格的企業及時曝光加大處罰,不僅能使市場正規,更能去除毒瘤,以絕后患;而作為這個閉環的最終埋單者,消費者們也要睜大雙眼,勿貪便宜,使假冒偽劣沒有市場,這樣獲益的不僅是消費者本人,更能使整個行業環境健康而有序。
從萬科毒地板事件,再到美國毒地板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企業道德淪喪、政府不思作為、消費者愛貪便宜,只有行業自上而下都保持高度的自覺性,才能讓地板產業這個龐大的城池安穩發展。